慴字五行属什么?

栗茹杉栗茹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讋,字源是“詟”,甲骨文字形就像一个人跪着,非常害怕的样子;金文像一个人俯首低眉、非常恐惧的样子。“讋”的本义就是害怕得不敢说话。《集韵》引《说文·言部》:“讋,畏惮不出声。从言,折声。” 秦统一六国之后,统一了各国度量衡,统一了各国文字,秦始皇认为“讋”字笔画太多,又因为“讋”有害怕的意思,于是命令丞相李斯把“讋”字简化为“逝”。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法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本。…命程邈校隶书,作草隶。始皇又令斯去做小篆,行于天下。” 秦末汉初时期,人们发现简化的“逝”有时会产生误会,以为“逝”是“直言”之义(如《诗经·大雅·烝民》“天生烝民,其命匪谌”),或者理解为逃走、逝去的含义(《楚辞·离骚》“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和“言谈”之义(《司马迁.报任安书》“夫大人者,言不逾闲,行不掩邪”)……于是“逝”又被还原成“讋”。东汉经学家郑玄就在自己的著作中反复使用过“讋”字。

但“讋”的本意仍然是害怕,所以汉朝的贾谊在《鵩鸟赋》里还是用了“讋”来表示害怕。不过这种用法很罕见。 “讋”的异体字“慴”比“慴”更为常见一些。唐代韩愈《送孟东野序》中有“心凝形释,气定神闲,自如中天之月,冷然轻举,独照无边……”其中“冷然”的“冷”字,古字体作“怗”,“怗”又通“怗(zhān)”,“怗”有平静、安静的意思,再引申就有安定、宁静的“镇”字了。

后来“怗”字又出现了两个新读音,一是读“zhēn”,指心神不安定,一是读“tián”,指事物因失去支撑而倾斜。这两个读音都可以追溯到“怗”字的本义——平静、安静。因此这里的“冷然”可以理解为:心神安宁的样子,像天空中的月亮那样无瑕而又明亮。 这时候问题又来了!“战栗”“震慑”的“慑”字怎么解释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也很想知道答案。查遍资料,没有人解释这里边的奥妙。如果哪位高人能解释清楚这个奥妙,我愿另送10分。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