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疼片的作用吗?

薛炜薛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又名扑热息痛、对丙胺基苯酚,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属苯胺类衍生物,其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随着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及不良反应报道的增多,对其研究也有所加深。 目前已发现,对乙酰氨基酚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毒性反应[7-9]: 综上,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肝毒性;有研究[10]表明,与对乙酰氨基酚相关的急性肝病临床表现可能为肝炎或肝硬化,应尽可能避免长期使用该药物。 对于一般成人,单次服用(口服)对乙酰氨基酚不超过500mg,每日3次,连服不超过3天,基本不会发生毒性反应。然而,长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不论是否超过剂量或疗程,都可使肝脏受到损伤,出现肝功能异常、血清转氨酶升高,严重者甚至出现肝脏坏死和肝硬化。

那么,为什么服药量越大,疗程越长,病人发生毒性的几率就越高呢? 因为对乙酰氨基酚进入人体后主要经肝脏代谢并产生毒性,而一些疾病本身会导致肝脏损伤,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如不控制剂量、疗程,则增加肝脏负担,造成肝损害加重,甚至发生中毒[11]。 服用对乙酰氨基酚还应尽量避免与其他可引起肝中毒的药物合用,以免增加肝脏负担,诱发中毒。 既往认为,对乙酰氨基酚是通过抑制环磷酸腺苷(cAMP)生成从而发挥解热镇痛效果的。近来研究发现,其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一定影响,可能通过激活P450 酶系,进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应改变,起到解热镇痛效果。 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理作用较强,起效较快,副作用较轻微。目前,该药已被广泛用作解热镇痛药,临床应用较为普遍。但应注意,对乙酰氨基酚并非适合所有发热症状患者,也不宜长期连续服用。如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注意观察自身反应,以防出现严重副作用。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