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代表什么五行?

仲孙敏梓仲孙敏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体系,被古人用阴阳来解释宇宙万物以及人的生理、病理规律并用来指导治病和养生。 自然界按其形状、质地可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类;人体内的器官结构与功能也是如此区分。在正常状态下,各个器官互相配合,共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其中任何一方的异常(偏亢或衰弱)都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甚至造成疾病。调整、恢复各个器官功能的药物,即有相应的五行归属。

五行学说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东汉经学家王充在《论衡》中对五行学说作了详细的论述。后代医家又结合中医理论加以阐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现代中医学教育教材中仍可见到这一内容。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自然界是动态的,五行也是动态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保持平衡才能健康。如果这种关系发生了改变,即出现了某一行的偏亢或衰弱,就会引起疾病的产生。根据五行学说,五脏病变可具体划分如下:

肝阴虚 心火旺 脾阳虚

肾阳虚 脾虚湿盛 肺气虚

心阴虚 脾气虚 痰郁气滞

胃阴虚 肝火旺 金克木

肾阴虚 心气虚 脾阳虚

三焦气阴两虚 胆气虚 膀胱气化不利

肺气不足 胃阳亏虚 肾气不固

心阳虚 脾气虚 肾阴虚

肝气郁结 肝火上炎 脾失健运

肝胆湿热 心热扰神 肺燥咳血

脾胃虚寒 大肠燥热 小肠热结

胃火旺盛 肾虚火旺 心火炽盛

肺热气盛 肝肾阴虚 心脾两虚

.... 五脏病变不仅涉及各个系统,而且变化多端。然而这些变化大多可通过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推导出来。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对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