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师字代表什么?

封俊贤封俊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二字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新,金日从革,土爱稼穑。”后泛指一切事物,如《庄子·天下篇》:“道并行而不悖,阴阳错行而不干……此之谓大道。” 又引申为事物的性质、特征和功能等意思,如《荀子·赋篇》:“深而能高,故能为大;厚而能烈,故能为烈。” 这里所取的义项是来源于《周易》,在周易中“五行”是指构成宇宙间万物的五种元素,即金、木、水、火、土。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运动变化规律,被赋予了很多的含义。

我们使用的文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研究文字学的专家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和甲骨文中有关字形结构的分析把汉字分为五大类,也叫五体,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音译,这五个分类中的每一类文字都包括大量的文字。其中形声字所占的比例最大。 所谓形声字,就是由表示意义的文字及表示声音的文字拼合而成的字。这类字的特点是有固定的结构,形体近似,而意义和读音各有不同。 根据古代的文献记载和目前的研究情况,造字的顺序大概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因此形声字应该是非常晚造的笔画较多的一种文字。

现在我们来研究“五行”两个字,就会发现它们都属于形声字。并且都是左右结构,形旁是同一偏旁,声旁是不同的字。这就证明了古人创造文字时是先确定了它的意义的表达方式(形)然后再找一个发音相似或相近的字作它的声旁。这就是它为什么会与“一”“二”“三”“四”“六”“七”这些数字相同的道理。因为“一”的声旁是“乙”,“二”的声旁是“弋”,“三”的声旁是“参”等等。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