炀属于什么五行?

沙如月沙如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炀”字,《康熙字典》中这样解释它的字义:“炀,形声。从火,阳声。本义:烤。” 《汉语大字典》中则认为“炀”的字源是:“金文象手持燎火的样子。有的金文作‘’。小篆字形。”并引《说文》中的说法“炀,焦也。” 《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炀”字的释义有三条:①烘烤;②姓;③同“烊”。

以上三书都认为“炀”的本义是烘烤、炙烤。那么问题来,这个“烤”字是什么五行呢?它属火么? 我查了一些资料,大家认为“烤”字的五行为火的依据是这样的: 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烧也。从炎,告声。”清代段玉裁注:“以火灸物曰烤。古通用作誥。” 清.王念孙著《广雅疏证》:“燒、烤、诰,古今字通。……《楚辭·招魂》:‘胹羔砲䟽。’《漢書》引作‘胹羔烤䟽’。《東方朔傳》:‘上即令烹煮。’師古曰:‘亦作“烤”。’此燒與烤通。”

据此,“烤”的五行当属火烧的“火”,与太阳的“日”无关。且“烤”字的读音也在“火”部。 如果这个推论正确的话,那就可以说明“炀”字的五行也应与火有关了。但是,汉典网提供的汉代文字画像砖图“庖厨”“车马出行”中发现“煬”字均被描红,说明它是红色,这又似乎违背了上述推理的结果。 难道是《康熙字典》和《汉语大字典》错了?!(注:这里未查询《现代汉语词典》)。

经过仔细核查,发现这两个词典中“炀”字所属的部首错了,它们应该把“炀”字归到了“月”部(见上图),也就是说它们的依据是宋代徐铉等编写的《太平广记》中有关“煬”字的解释: 根据《太平广记》的记载,“煬”字的含义有两种,一为“灼热”,二为“月”。而唐代李善等人注释的《文选》中记载此字的意思也是两种,一为“日光”,二为“月”。可见这两种看法在古代就存在分歧。

那么这种情况该怎么判断“煬”字的五行呢?我查阅了资料,一般认为这种“名物殊多互讹”的情况,以古代书中记载较为准确者为准。因为古人做学问是很严谨的。既然《太平广记》和《文选》中二者皆以“灼热”释义者居多,那么这个“煬”字的五行便属火了。 至于“月”字义的来源,很可能就是因为汉代宫女玩火游戏“焚椒房殿”导致的。此事在《汉书•孝惠帝纪》中有记载: (节选自《汉书》) 本意指的是用花椒末泥涂壁,在殿堂里烧香照明。但“焚椒房殿”这件事涉及月亮的可能性只在于它发生在十二月,而这个月份正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所以从月亮的角度来看,这事也可能属火。综上分析,“煬”字的五行应为火。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