椃的五行属什么?

张久渤张久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人对于五行的划分,主要依据是事物属性。 木,春天生,具有生发、生长、条达的性质;火,夏天生,具有炎上、向光生长的性质;土居中,四时皆生,有长养万物的功能;金秋天收,有肃杀下降的特征;水冬天收藏,有润下潜藏的特征。 五行的关系,古人认为,木能生火,火能克金,金又能生水,水能养木。如此循环往复,相生相克,生生不息。 那么,既然说事物的特性来源于其属性,所以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大体可以知道,椃的五行属于林中之木(木)。但是,如果非要问为什么的话呢……这就要问问孔子了!孔子曰“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这就是说,智者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也会把每一句话都说清楚。因此,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并没有给每一个字的五行都下一个定义。而《说文解字》中也说得很明白,五行只是用来解释字的本义的。所以我们只能从字的本义来推论它的属性,而不能反过来用它的属性来推断它的本义。

举个例子吧。比如上面这个图中的「春」和「冬」两字,它们的篆书看上去十分相似,但仔细一看就知道不是一回事——一个是「萅」另一个则是「冬」。虽然它们的字形相近,但意思却大不相同。前者是一个会意字,由「艸」「日」及「夊」三部分组成。其中「日」代表太阳,表示阳气生发之意。「夊」代表脚步,与「艸」组合起来则表示草木初生的样子。后者则是一简一繁的两个形体各异的小篆体——它们都是「冬」字。由此可知,两者的五行差异甚远。 还有像「夏」这样的一个会意字也不在话下啦~「夏」也是会意字哦~它由「夂」和「日」两部分构成,「夂」像双脚走路的样子,代表着人们行路要停下休息的意思。另外一方面,古人在夏至这天也要放下手中的农活进行短暂的休整以调节心情,为接下来更加忙碌的工作做准备…所以说啊,这个「夏」就代表了夏天的特征:炎热的天气,万物成长以及劳作的人们 。

优质答主

五行为木,但它的“五行属性”是火。(注:这里说的不是它所具有的物质形态,而是说它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表现出的物质属性的强弱程度) 《周礼》中的“五祀”中就有“火祀”这一项,“五祀”就是“祀户、祀灶、祀中霤、祀门、祀行”,祭祀的顺序也是从火开始,因为火是五行之首;而且古人认为火代表南方,所以又称为离,与“日”同音。因此用火来代表夏天,也就是五月夏至一阳生于下的时候。 那么在这个阶段,五行的变化顺序为土-水-木-金-火。

但是春天来临后,阳气升腾而上,到惊蛰以后,万物复苏,在自然界里,有植物生长,土壤解冻,水气上升等等现象的出现和发生,这时火的属性就弱了。而到了清明之后,阳气更加旺盛,气温上升,草木繁盛,这时火的属性就更弱一点,以此类推下去…… 所以古书上经常用“火”“炎”等字来形容某些事情的热情度很高。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