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事解冻什么意思?

桓晨橘桓晨橘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裁员”是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行政行为,是指用人单位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的约定,通过事先告知并给予合理期限办理离职手续等办法,单方面与劳动关系的相对人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劳动合同法》对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关系做出了限制性的规定,因此并非所有的裁员都属于法定的裁减人员情形;而只有符合法定情形的裁员,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即被裁减的人员应当依法得到补偿/赔偿。

一、经济性裁员

(一)概念 经济性裁员是指用人单位在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困难情况下,为减轻企业负担,迫不得已而采取的降低人力成本的措施。我国现行立法没有明确界定经济型裁员的概念,实践中认定是否属于经济型裁员主要取决于以下三点:

1.存在客观的经济状况恶化或市场环境严重衰退的事实;

2.发生上述事实的原因系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不能预见、不能抗拒且无法避免;

3.用人单位基于上述原因而出现严重亏损,入不敷出,生产经营难以为继。 在具备上述条件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因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而实施经济性裁员。需要注意的是,在经济性裁员中,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仍然属于违法解除,应当负法律责任。

(二)适用条件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1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实施经济性裁员的,需要具备以下必备条件和相关程序:

1.须有劳动规章制的明确规定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大多数用人单位都不会专门就经济性裁员制定劳动规章制度,而是将有关经济性裁员的管理规定纳入到一般劳动管理规定中。是否具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规定成为了判断用人单位是否合法行使用人单位自主权的重要标准之一。

2.必须经法定程序作出决定并通知工会 除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外,用人单位拟采取经济性裁员的,还应当充分尊重工会的权限,严格依法履行公告、通知等程序义务。

二、非经济性裁员 非经济性裁员,又称非合法的经济性裁员,是指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行使不当的用工管理权,恶意辞退员工所导致的解聘。这种形式的裁员,实际上是不允许的。

发表评论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